近年来,罗城镇坚持以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,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直面困难群众的“前沿阵地”,始终以“小窗口”为支点,撬动服务效能提升,用暖心举措架起与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让服务从“纸上政策”变为“身边温暖”,实现与群众的“零距离”对接。
政策解读“零距离”,让群众懂政策、得实惠。为破解政策“看得见、摸不着”“学不懂、用不上”的难题,从群众需求出发,创新解读方式,把“书面语”变成“家常话”。组建由村社干部、业务骨干组成的“政策宣讲队”,下沉到村头巷尾、田间地头,结合群众关心的医保报销、养老金领取、社会救助等热点,用案例说政策、用数据讲实惠。至目前,该镇集中宣传政策8次,惠及农户1200余人次。

窗口服务“零距离”,把便利送到群众手边。为解决以往群众办事“多头跑、反复跑”的问题,整合民政、社保、医保、卫生健康等各类服务事项,全面推行“一窗通办”模式。群众进入中心大门,只需在一个窗口递交材料,即可由工作人员内部流转办理,切实做到了“进一扇门、找一个人、办所有事”,窗口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今年以来,已为68户特殊困难群体申请办理低保、特困供养,为36名农户申办残疾证,为174名到龄农户办理养老金。
情感连接“零距离”,用温度化解群众急难愁。推行“一张笑脸、一句问候、一次办好”服务准则,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群众,做好解释疏导,避免“冷硬横推”,用真诚赢得理解。对遭遇突发意外、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,启动“临时救助快速审批”机制,简化流程、特事特办,确保救助金在最短时间内发放到位,解燃眉之急。今年以来,罗城镇为236户358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9.31万元。

罗城镇党群服务中心的“小窗口”,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通过不断优化服务、贴近民心,让每一位走进窗口的群众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社会的关怀,真正实现“服务群众零距离、解决困难心贴心”。